客户热线

15587689960

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指南 旅游资讯 恩施民族源流

恩施民族源流

更新时间:2014-06-12

  恩施自治州绝大部分土家族和少部分苗族是世居民族,侗族等其他民族基本上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迁入的。土家族与古代巴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古代巴人在融合当地其他土著部族和迁入该地区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多元一体的典型特征。秦灭巴后,巴人被迫迁徙,但有一部分仍定居于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其中定居于鄂西南地区的巴人构成了恩施州土家族的主源。这部分巴人在吸收融合濮人等当地土著部族和迁入该地的汉族的基础上,大约于宋代形成了土家族。此后,又有大批汉族和蒙古族、苗族等兄弟民族迁入恩施州境内,他们中的一部分融合到土家族中,构成了恩施州土家族的支流。恩施州土家族历史上多以“蛮”称见诸于汉文史料之中,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土民”、“二丁”等称呼。1957年1月,国家正式确立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并以“土家族”作为正式族称。
  恩施自治州苗族绝大部分是不同历史时期从周边地区迁徙而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先秦以来就世居于此。其历史源流有“远源”和“近源”之分。所谓“远源”,是指恩施州境内自称“老苗子”的部分苗族,系先秦时期迁入鄂西酉水流域的“三苗”后裔。所谓“近源”,主要是指元代以后尤其是清乾嘉年间因起义失败等原因从湘西、黔东北等地迁徙而来的苗族。
  恩施自治州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周边不同地区迁徙而来的。侗族主要是清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因受牵连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迁徙而来的,也有一部分是清政府移民而来。其中主要是从湘西、黔东北迁徙而来。现居鹤峰北佳、中营的蒙古族是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7年)从湖南澧州迁入的。鹤峰铁炉、走马的白族主要是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从湖南桑植县迁入的,其远祖可直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大理白族。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后因经商、参军、工作、婚配等多种原因迁入。
  人口情况:2010年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97.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30.91万人。
  民族构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羌族、撒拉族、独龙族、珞巴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全州少数民族人口199.16万人,占总人口的52.6%。在28个少数民族中,总人口在l万人以上的有土家族、苗族和侗族。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五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少。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

旅游资讯 更多>
全国服务电话: 15587689960
全程价格透明 明白消费 精心筛选行程 品质感受 无强制消费 正规服务 品牌质量保证 支付安全